周一,期指沖高回落。全球來看,經濟復蘇預期仍在不斷升溫。11月以來,上證50期指主力合約上漲6.14%,周一盤中更是創下上市以來歷史新高。近期指數上行的核心支撐是銀行股估值顯著修復,11月銀行板塊上漲9.13%。從其他市場,例如大宗商品來看,有色等品種也紛紛創下階段性新高。
經濟復蘇邏輯升溫
隨著2020年漸入尾聲,投資者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將迎來共振復蘇。雖然目前美國單日新冠肺炎病例突破20萬人,但由于疫苗12月將在美國、英國等地得到應用,投資者對使用疫苗后經濟恢復正常的預期增加。從國內角度來看,周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數據為52.1%,比上月上升0.7個百分點,創下年內高點,并連續9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,好于預期。上周公布的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也實現由負轉正。國內經濟復蘇好于預期,大大增加了多頭交易經濟復蘇的證據,有利于強化當前風格的延續。
此外,由于前期滯漲低估值品種補漲空間大,反彈行情出現后彈性也較大。在今年A股整體上行的情況下,盡管近期大周期強勢補漲,但金融、采掘等板塊卻仍錄得負收益。原因在于投資者對于疫情沖擊下經濟的擔憂,商業銀行讓利實體后對財報的擔憂較濃。不過,隨著經濟預期的改善,上述悲觀預期修復。特別是科技、成長板塊被極度低估,估值修復行情有望一觸即發。
短期有技術性修整需求
在短線大漲后,預期經濟修復的多頭過于擁擠。一旦后續增量資金不足,消息面若出現一定的變化,市場也因此將有所波動。從利空因素來看,國內政策逐步恢復到疫情前,市場流動性環境面臨更緊縮的壓力。11月央行高層在談話中也紛紛表示,特殊時期使用的政策不能長期化,需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調節政策力度。后期隨著全球經濟共振復蘇的態勢愈發明顯,美聯儲、歐央行層面緊縮的壓力也將增加。部分投資者在“看長做短”的交易心態驅使下,也容易出現高位獲利了結心態。在政策面收緊壓力加大的情況下,當流動性環境真正收緊,一些過剩產能行業的債務違約壓力將增加。類似11月發生的國企信用債違約事件,可能將壓制投資者短期風險偏好。
整體上,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,傳統的春季躁動行情時期,經濟復蘇預期仍將對期指形成支撐。在強周期板塊漲勢過猛的情況下,短期也可能出現風格的切換,即IC相對更強。從技術面來看,全球股票指數均出現了短線技術面的超買和背離現象。站在當前點位往后觀察,期指短線行情波動可能仍會增加,不建議追漲。 (作者單位:國泰君安期貨)
責任編輯:陳平